邵丽华
又是金秋,又是十月,转眼间,烟台机场已经三十岁了。在烟台机场三十年的历程中,我与她也有了二十六年的交集。
1988年,我们六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姑娘被特招入伍,来到武警烟台莱山机场安全检查站,这是武警山东边防总队为充实安检力量,提高安检业务水平特批烟台安检站招收的院校大专学生。那年,烟台机场刚刚复航,那时候并没有多少人了解民航,更没有多少人能够坐到飞机,我们更是对要从事的工作充满了好奇。永远忘不下了第一次到莱山机场的情形。九月的一天,已经在支队接受培训多日的六人跟随支队领导前往机场安检站,做节前慰问。那时到机场需要从海军大院穿过,刚进北门,映入眼帘的是道路两旁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直接点燃了我们好奇、热烈的情绪。没有想到的是当我们走出海军大院,走进民航地界,特别是走进安检站,我们的热情瞬间熄灭了。那时的莱山机场刚刚复航,平均每天不到一个航班,执飞的机型是安24、肖特360,稍大一点的机型是三叉戟已临近退役,后换成MD80这是后话。当时机场安检站只有两排平房,没扎顶棚,抬起头便可以看到斜坡式的房顶。用我们老教导员的话说:睡在这样的屋子里,晴天的晚上可以透过屋顶缝隙看到星光,冬天下雪的夜晚可以感受到雪花从屋瓦缝隙中飘落在脸上的丝丝凉意。那一天,天气真好,阳光真灿烂,可是我们的心却哇凉哇凉的。记得那天回程的车里再也没有了来时的欢声笑语。但是,理想终究战胜了现实,怀揣着对军营的向往,怀揣着梦想,我们六人仍然义无反顾在那年的十月正式走进了武警烟台莱山机场安检站,开始了为民航服务,与民航相伴成长的历程。可以说,我的青春是伴着烟台机场的发展而成长的。我很庆幸自己参与了烟台机场发展壮大的主要过程,特别是1992年为了更好的适应民航机场发展的需要,机场安检站成建制转入民航机场,我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机场人,从那时起,我的命运便与机场息息相关,我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人生,我在这里成长,我也终将在这里走向职业生涯的终点。
三十年,烟台机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每天不足一个航班,到现在的每天几十个航班。从最初的年吞吐量几百人次到现在的三百多万人次,她见证了机场人的付出与努力,见证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腾飞。
随着机场发展的需要,烟台莱山机场即将搬迁到蓬莱机场,相信随着新机场的搬迁,通过机场人的共同努力,烟台机场将会有更广阔发展空间。